20世纪80年代,山西文艺领域中的晋军有哪些代表作?
20世纪80年代,山西文艺领域中的晋军有哪些代表作?
改革开放之初,山西省委积极鼓励广大作家、艺术家深入生活,努力创作反映时代精神,能够鼓舞和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优秀作品。1985年至1988年,山西省作家在全国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中长篇小说200多部,其中有20多部获各种文学奖,位居全国前列,山西文学由此被称为继“山药蛋派”之后的“晋军崛起”。
柯云路的长篇小说《新星》,焦祖尧的《总工程师和他的女儿》、《跋涉者》等,在全国都有很大影响。与此同时,山西省还从影视艺术飞速发展这一新的时代特点出发,狠抓了影视艺术作品的创作和生产。在电影方面,山西搬上银幕的电影文学剧本共16部,其中有5部在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如马烽、孙谦创作的《咱们的退伍兵》获得全国优秀电影奖、金鸡奖、百花奖三次大奖,还获得解放军文艺奖和政府的优秀电影奖。在电视剧方面,山西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已在全国形成一定影响。据统计,从1980年到1988年,全省共摄制电视剧100多部(集),其中《杨家将》、《新星》、《上党战役》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电视连续剧的飞天奖,《太阳从这里升起》在全国影视界反响强烈。尤其是在省委和退下来的老干部的重视、支持下,山西省创作和播放了一批反映山西革命历史题材的系列电视剧,如《解放太原》、《大敌当前》、《平定兵变》等,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在戏曲的改革和发展方面,从1983年以后,山西省以振兴山西戏曲为总体目标,大刀阔斧地对剧团体制进行改革,推动了戏曲事业的发展,有9名演员获全国戏曲梅花奖。
在音乐、舞蹈方面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由山西省歌舞剧院创作演出的《黄河儿女情》,是继甘肃省歌舞团创作演出的《丝路花雨》
之后又一部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大型民间歌舞。